最近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记得把尹哥设为星标⭐️ 哦~最近,Deep Mind创始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戴密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在领奖台上的发言又被人挖出来大肆宣传,他预言:10年内人类将治愈所有疾病,因为生物学上一个重大难题——蛋白质折叠,被其公司开发的AI模型AlphaFold所解码,大大加快了人类对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脚步,特别是新药研发时间可以缩短至几个月甚至几周时间。他还大胆预测,当所有疾病都能被治愈后,人类寿命可能会延长至150岁。两个多月前,另一人工智能公司Anthropic的CEO达里奥·阿莫迪(Dario Amodei)也曾在一篇名为《机器爱的恩宠》的文章中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文章提到AI可能会在未来5到10年内实现50到100年的医学进步,将有助于人类治愈疾病,大幅提高人类寿命,同样认为AI有可能使人类的预期寿命翻倍——达到150岁。一些自媒体在此基础上大做文章,为了达到夺人眼球的目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竟然声称,人类即将实现永生。虽然尹哥经常会讲,本世纪出生的人,人均预期寿命会大大提高。但对于哈萨比斯和阿莫迪的预测,还是认为过于盲目乐观,劝大家冷静客观思考。尹哥非常认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AI是最为耀眼的领域之一,其影响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并逐步涌现出智能。我们也都清晰的看到了,AI开启了人类健康管理的新时代。以疾病预测为例,AI不仅可以通过对海量医疗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识别疾病风险因素和发病模式,构建精准的风险预测模型。还可以基于基因检测数据、肿瘤标志物水平、影像检查结果以及临床症状等多维度信息,在癌症早期甚至癌前病变阶段就发现异常迹象,大大提高癌症的早期诊断率。在药物开发方面,AI通过虚拟筛选技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对数以百万计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和筛选,快速找到潜在的药物靶点和先导化合物。还可以模拟药物分子与靶点的相互作用过程,预测药物的活性、毒性以及药代动力学特性,帮助研究人员优化药物设计,降低研发成本和时间,加速新药诞生。虽然这些进步都大大鼓舞着人类战胜疾病的信念,但要知道,我们要战胜的从来都不是疾病和困境,而是心态。人类的自大和傲慢,从来没有因为科技的进步而改善。有句话叫做“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如今,科技只是让这个锤子的锤头更大而已。历史给我们的教训还少吗?1928年,青霉素的发现,让我们自以为取得了对细菌的绝对胜利,如今,回报给我们的是全耐药细菌;1971年,美国人认为可以像登月一样在15年内攻克肿瘤,如今尽管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肿瘤依然是人类死亡的核心原因;流感疫苗研发后,曾被寄予控制流感的厚望,但病毒如此狡猾多变,每年流行的毒株仍然可能逃逸疫苗的保护。退一万步讲,没有病就没有痛吗?身病好医,心病呢?AI或所有先进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群体心理问题呢?AI预测的局限是只能基于已知和相对确定,而生命最大的魅力恰恰就是未知和随机变化。要知道,即使基因,与疾病的关联也并不总是直接。如果期望通过已知数据库来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很可能会发生偏差。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曾警告称,AI工具在遗传学和医学领域日益普及,可能会导致有关基因与身体特征(包括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因素)之间关系的错误结论。我常说,已知圈越大,未知圈更大。我们越是理解生命,就越应该敬畏自然。在今天的循证医学下,医学界只接受归纳,不接受演绎。这不仅仅是保守不保守的问题,而是AI只是局部有限模拟,真实的生命是更为真实复杂的。而且AI存在数据偏见、人工标签、黑箱决策等盲点。就拿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来讲,目前全球最具权威的个人基因图谱和健康特征大型数据库,比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我们所有人”项目和英国生物银行,也经常缺少有关健康状况的数据。试想,真实关联尚未可知,如何进行推理演绎?鲁迅在《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我一直铭记在心:“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所以,即使AI预测得再完美,真实的演化也从来不能被确定预测,所谓“突变”和“涌现”,都是类似于量子力学中“测不准原理”的法则。而这些不可预测性,恰恰是演化之力,生命之美。在这一刻,AI虽然可以极大程度地提升我们认识生命、防患未然、开发新药的效率,但依然要结合真实世界的数据才能真正的实践落地。在这个过程中,心怀敬畏是必选项,所谓“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科技只能决定我们奔跑的速度,爱、文明和悲悯才能决定我们奔跑的方向。《流浪地球1》片尾,救援队工程师拼死启动行星发动机时说的那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没有硬件辅助,光重启软件有个屁用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不,奥特曼1月4号又一次发表了颇具神秘感的宣言:奇点已近;不知何方。真心希望不是OpenAI又需要融资了……果然,临发文前, The Information 报道,OpenAI 预计到2026年可能会面临高达140亿美元(约合1029亿元人民币)的亏损,直到2029年才能实现盈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