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5 05:34:35 来源:聚焦媒体网 作者:恬静
据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亲信、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提到了俄罗斯的战后战略。在他的设想中,俄罗斯应该在“西方的混合战争”结束后,对世界各地的国家采取一系列不同的应对策略。简而言之,就是宽恕亚洲,无视美国,惩罚欧洲。这种战略并不是俄方最先提出的。梅德韦杰夫表示,这是效仿美国在小布什时期,入侵伊拉克时的战略。当时美国的战略可以概括为“惩罚法国,忽视德国,原谅俄罗斯”。两者的目的和操作方式有相似的地方,底层逻辑基本一致,但其背后的深层动因却各有不同。梅德韦杰夫俄方什么意思?梅德韦杰夫具体解释了自己的战略构想。所谓的“宽恕亚洲”,指的是那些受到西方反俄影响,但并未采取极端反俄措施的国家。比如说东盟里的一些国家,实际上是可以宽恕的。甚至日本和韩国,也在配合美国反俄,但冲突结束之后,也是可以宽恕的。“忽视美国”则是基于一个现实——与美国开战代价太大,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俄罗斯和美国不可能建立友谊,那就只能先忽视了,不对抗,但也不会有多好的关系。而最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惩罚欧洲”。梅德韦杰夫在阐述这一点的时候,把话说得很重:反对俄罗斯的欧洲国家“虚伪”、 “愚蠢”和“嗜血”,对乌克兰冲突持续流血负有主要责任。从这些用词就能看出来,俄罗斯当局对欧洲是多么不满。伊拉克战争美国当年是怎么做的?梅德韦杰夫承认他这是跟美国学的,那么当年美国是怎么做的?当时,美国政府在入侵伊拉克的时候,试图获得联合国支持和广泛国际联盟支持时,遭遇了欧洲一些大国,尤其是法国的反对。法国总统希拉克坚决反对美国单方面发动伊拉克战争,提出必须通过联合国进行多边协调。德国虽然在战争问题上有所保留,但相对法国而言并未表现得那么强硬。美国的战略核心就是,通过惩罚法国以示报复,同时通过忽视德国的异见,避免更多欧洲国家站出来反对美国。对于俄罗斯,美国则选择了以某种程度的宽容政策,以此交换俄罗斯在伊拉克问题上的支持。尽管俄罗斯当时并未积极支持美国的军事行动,但它在国际政治中选择了相对保守的立场,没有直接对抗美国。乌克兰国旗和俄罗斯国旗底层逻辑相同对比来看,虽然针对的目标不同,但是美俄这两种战略就有相似的底层逻辑,那就是分化、拉拢和打击。两者都体现出一种选择性施压和利益优先的外交理念。具体而言,俄罗斯希望通过惩罚那些支持西方制裁行动的欧洲国家,来削弱其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通过宽恕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国,俄罗斯也希望能够加强与这些地区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以抵消西方施加的压力。这实际上也是大国博弈的底层逻辑,拉拢该拉拢的,分化该分化的,打击该打击的。但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拉拢、分化和打击的目标也会发生变化。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相关文章